您所在的位置:網站首頁
- 新聞資訊 - 行業動態
如何制作稻草人工藝品
發布時間:2019/12/19 11:33:19 點擊次數:2252
稻草人在以前是放在農田以驅逐鳥用的,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,這個用處越來越被人忘掉,現在,稻草人大都被用作工藝品欣賞用,也有及個別的當地用來驅鳥。所以,稻草人的用處可以分為這幾類:
1.驅鳥
2.藝術品觀賞
稻草用石灰腌料,堆置發酵制成紙漿,是我國傳統的制漿方法之一,其投資省,設備簡略,操作簡略,并且紙漿濾水性較好,適于制作黃紙板及包裝紙。發 酵法制漿的設備簡略:石灰腌料池挖在地下,用磚石砌片。堆料堆不受限制,用麻布袋在河中洗漿。
(1)質料選擇:稻草要求無腐朽、雜草、蟲卵、塵土及秕、糠等,除去草根,含水量不該超越10-15%,質料到場時,依照稻稈粗細,硬軟及品種,分別堆存處理。
(2)堆草潑水 可以使稻草預經發酵,草質變軟,使腌料簡略,石灰漿易于進入,成漿質量均勻,冬、春時節每100公斤稻草潑水160公斤左右;夏、秋季每100公斤稻草潑水約120公斤;多雨時節則潑水100公斤左右。在草堆的底層及中心少潑些水,四周邊層及堆頂多潑些水,因頂部與周邊水分簡略蒸騰。草稈粗硬者應多潑些水。堆草發酵時間亦要長些,草堆大小為15米、8米寬2米高,每堆一般不超越30-40噸。草堆之間間隔不小于1.5米;其間1米為路面,兩頭留有寬0.25米的溝,堆草時先將稻草按捆疊緊,堆平,無漏空,草根朝下,草穗朝上,稍帶歪斜,每堆一層即潑一層水,潑水時按順序潑曩昔,要潑得均勻,然后用腳踏緊,在草堆收頂時中心有必要凸起成饅頭狀。
(3)翻草 當堆草潑水發酵到必定時間后,草堆內部料已熟,而外部草沒有發酵,故有必要進行翻草。翻草時間隨外界氣候變化而異,5-9月份一般在潑水后15-20天即可翻草,再隔20天即成。3、4、10、11月份在潑水后20-25天翻草,再隔45天左右即成。堆草潑水后,草堆內溫度升高,最高溫度可達70℃。通過發酵的稻草,呈紅棕色,邊草仍為原樣,叫做白草。為了使發酵均勻,在開堆翻草時,將堆面上的白草另行鋪開。將紅草打底,然后將白草堆在中心,半紅的草堆在白草兩頭,全紅草放在最外圍,本來的底腳草有必要翻到上面或中心,切忌仍做底腳以防腐朽。在翻草過程中如果白草很多,說明草太干,可再潑些水。如發現濕草過多,須將它揀出作為收頂草。切忌將很多濕草放在中心,避免造成內燃,翻草堆草時仍須把草壓緊,不漏水,堆平,收頂時有必要留意避免草堆漏水。堆草老練后,即可把草堆順次翻開,把發酵過的草松散晾干,目的在于下降水分,多吸石灰漿。
(4)腌料 腌料是稻草變成紙漿的首要工序,腌料是在上口與地上平的磚砌池子中進行,池長2.5米、寬1.4米、深1.2米,石灰用量隨氣候時節及草的性質而異,10月到次年2月石灰用量為稻草分量的22%,3-5月為20%,6-9月16%
草質粗硬者多加石灰,水的用量為稻草的2倍左右,濕草用水量酌減,石灰質量要好,含有效氧化鈣在80%左右,料堆大小對成漿質量很有影響,且隨著氣候而變,以利發酵保濕。夏日料堆為4米長、4米寬、1.4米高,秋季與春季末為8米長、6米寬、1.6米高。冬季為16米長、16米寬、1.8米高。
腌料時先把應加的石灰倒入池中(第一次腌料時石灰用量加倍)使池中有足夠的石灰濃度)加入相應的水,用木耙拌和,使石灰化成乳狀,拌和約15分鐘,然后迅速把草壓入池中,避免石灰乳沉積。腌料工人穿高統的膠皮靴,用腳踏草,邊踏邊跳動邊加草,每池腌稻草約400公斤,使稻草在池中打轉,充沛吸收石灰漿。腌料后放置15分鐘,總共費時約30分鐘。然后用鐵耙把料鉤上成堆,料堆周圍用裸邊草疊實。中心草料散著堆放。然后用腳踏草,收頂時應留意避免漏水。
(5)翻料 當腌料堆內部進入老練時即行翻料。老練期隨時節變化;夏天在15-20天翻料,再過4-7天即成紙漿;春秋在20-25天翻料,再過7-10天成紙漿,冬季則要在25-30天翻料,再過15-20天成紙漿,翻料時先把四周掃潔凈,把上頂與四周邊料放在中心,熟料放在四周,把成塊料子搗松散,夏天不要把料踏得太緊,特別是四周熟料不要結壯,以便空氣進入,在冬季則相反,為避免冷風侵入,料子有必要結壯,收頂時要做成饅頭形,以防漏水。
(6)洗漿最好用簡略的洗刷機洗漿,以提高紙漿質量。手藝洗漿時,用麻布袋,內裝1/4-1/3袋漿,木耙子刺進袋內,直接在河中洗刷。洗畢后用人工壓干或壓成漿板晾干,并打包運送,即可送去打漿造紙。
稻草人工藝品
您感興趣的新聞